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


  • #26 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List
    and featured on The Colbert Report, Martha Stewart, TED.com, CNN, The Today Show, Good Morning America, Charlie Rose Tomorrow, Newsweek, Entertainment Weekly, and NPR stations coast to coast. Also selected for Borders Original Voices and Book Sense. Follow me on Twitter! Fan me on Facebook.

  • « | Home | »

    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 in Chinese!

    By Jennifer 8. Lee | March 8, 2008

    So The World Journal (the largest Chinese language newspaper in the country) ran a piece on me earlier in the week. (My mom did send them a press release, though. Yay moms)

    美國新聞
    中國菜緊緊抓住美國胃
    李競新書「幸運籤餅記事」:中國菜的故事反映美國的故事
    【本 報訊】最新一期「新聞周刊」報導,美國人愛吃中國菜,但正如

    「紐約時報」記者李競 (Jennifer 8. Lee)在新書「幸運籤餅記事」(The Fortune Cookie Chronicles)所描述的那樣,美國人所謂的中國菜,就連許多中國人都不認得。其中,雜碎根本是美國發明的,而幸運籤餅則來自日本,就連美國最大的
    中餐館供應業者Kari-Out製造的豆漿,也根本不是大豆做的。
    李競指出,中國菜的吸引力來自它的雙重性質: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來自外國而又熟悉。它讓美國人可以放心嚐新,卻仍可固守自己的文化傳統。
    雖然中餐館遍布韓國、祕魯、印度、日本、墨西哥和牙買加等中國移民;多的地區,可是誰都無法與美國人對中國菜的熱愛相提並論。
    美國人這麼喜愛這種沒有真正族裔性質的「族裔」料理,其原因來自:隨著大批移民引進,從而演變成融合各種文化矛盾的大雜燴,而中國菜在美國的故事也恰恰在許多方面反映出美國本身的故事。
    自從一八四○ – 一八五○年代的淘金熱以來,中國移民源源不斷來到美國,但種族偏見使他們只能當礦工和鐵路工人,以及做「煮飯、洗衣這些不威脅白人勞工的女人工作」。因此,在1885年紐約市只有六家中餐館,20年後則迅速增加到一百多家。
    李 競說,現在來到美國的移民,如果非法居留且又不懂英文,就很可能來到紐約華埠,並透過這裡的職業介紹所到全美各地中餐館打工。他們對這些餐館裡賣的中國菜
    一定覺得不可思議。李競說,道地中國菜經常帶骨、帶殼,全魚連眼睛都會保留,比較多青菜,比較少肉和少油,更不會有五彩繽紛的醬料。
    她說: 「道不道地要看時間、地點。我喜歡傳統中國菜,不過我以前沒這麼挑剔。到中國吃過正宗中國菜,使我的口味也改變了。」不過,不論是粵菜、湘菜、川菜或北京
    菜式,中國菜的適應力很強,因此才能在由時尚潮流推動的美國餐館界歷久不衰。路易斯安納州有川式鱷魚肉,羅德島有炒麵三明治,而雜碎早已被芥蘭牛肉和左宗
    棠雞取代。
    在李競為新書做研究的三年期間,美國的中餐館從四萬家增加到4萬3000家。未來幾年不論是傳統中菜當道,還是中菜更加西化,中國菜仍將是促使美國人思索身分認同的食物。
    2008-03-04

    Topics: Media & Interviews | No Comments »

    Comments are closed.